去到阿里的游客會驚喜地發現,在進出阿里的主要通道——國道219線沿途的重要節點上,矗立起一頂頂牛毛編制而成的黑色帳篷,里面具備較好的休息、住宿、餐飲條件,游客不再擔心漫漫長路沒有落腳的地方。
據悉,阿里地區行署、地區旅游局今年投資180萬元,建設了6個“黑帳篷營地”項目,提供阿里地區旅游風光展示、信息咨詢、宣傳品發放、基本衛生醫療、游客停車與休息、特色簡式藏餐及中式快餐、旅游商品及本地手工制品銷售、特色藏式服飾出租拍照及住宿等各種服務,在地廣人稀的阿里高原上,為過往游客和群眾提供基礎保障,打開了阿里旅游宣傳一扇新的窗戶。
6個“黑帳篷營地”最北的位于國道219線由新疆方向進入阿里的第一個村——松西村,最南的地處阿里地區與日喀則地區交界的馬攸木橋。它們如珍珠般散落在219線阿里境內1300余公里的路段上,運營時間為每年5至10月,由噶爾、普蘭、日土三縣旅游局及營地所在的行政村經營管理。自今年8月投入使用以來,阿里“黑帳篷營地”已累計接待旅游者5000人次,實現收入35萬元,游客逗留時間比往年延長1.5天。“以前聽說在阿里開車,半天都看不到一個人影,比較擔心路上的食宿問題?!眮碜詮V東的自駕游客黃光偉說,“現在好了,如果當天趕不到縣城或是鄉鎮,我們就在‘黑帳篷營地’過夜,舒適又實惠?!?
“黑帳篷營地”的建成,不僅方便了游客,更有力地拉動了農牧民群眾致富增收。營地積極引導所在地的村組,每戶抽出3—5名富余勞動力參與經營管理,每人每月工資2000元,其他群眾的農畜產品也可以帶到營地售賣。目前,在營地打工的牧民群眾達到20人,所在地村組戶均增收3500元,有效實現了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,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。
據阿里地區旅游局監管科副科長楊峰介紹,建設“黑帳篷營地”是為了完善國道219沿線旅游信息、宣傳阿里旅游文化、改善和提高旅游救助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,有力提升了阿里旅游業的競爭力和旅游形象,帶動本地旅游業發展和農牧民就業增收。下一步,阿里地區還將把營地建設延伸至札達、革吉、改則、措勤等縣,每個營地配一名講解員,講解阿里旅游文化,普及旅游安全知識,以滿足7個縣的旅游服務需求。
來源:旅新網